关于未成年和校园暴力这件事情的一点看法


最近有两个新闻资讯非常的火爆,一个是由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另一个是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的新闻事件。这两个事情在讲述着两个关键词:未成年、校园霸凌。以前也有很多新闻事件在讲述这样的两个关键词,但都没有这一次来得那么的激烈。


电影《少年的你》截止在目前票房已经达到9.67亿,这意味着在这背后有上百万人感受到了电影讲述的故事,以及故事里面要传递世界观。而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的新闻事件,也被央视和人民网重视,专门结合了这起事件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和校园暴力等关键词做了节目。而现在,包括《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在为是否要针对新时代下的未成年及其违法犯罪形势做修改而受到关注。


这几年在新闻事件中,未成年人犯罪的事件变得越来越多,其作案的恶劣程度也在增加,这直接导致了社会对是否要降低刑法适用年龄的争论。依据现在的相关法律条例,未满14周岁的人无论犯下何种罪责,包括夺取他人生命权,都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最多也只是受到管教。而在最近的新闻案件中,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正因为13这个数字的存在,男孩不必要受到法律惩罚。


针对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其目的是在维护未成年人在成年之前的安全。因为未成年人其心智成熟度远低于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很难有像成年人一样的控制力。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专门的法律来进行约束和保护。


而针对未成年人触动刑法而犯罪的情况,我们主观是认为未成年人的这些犯罪行为更多情况属于意外、属于激情犯罪、属于未成年人因无法完整控制自己行为而导致的非主观行为,而且他们行为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以改过自新重头再来的几率非常大。所以,针对14岁以下的未成年,我们不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律规则来处罚。


法律制定固然未必尽善尽美,但这也是综合社会大环境而得到的时下的最优解,自然很难因为个别特殊案件情况而冒然修稿。这次我们看到的有史以来网络关注最高、最有可能被修改的情况,也是因为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且恶劣的情况越来越多而明显,才在这一个点上爆发。


无论修改以后的情况是降低刑法适用年龄还是针对未成年人做专章法律,又或者是增加更多强制性的管教制度,这都将是法律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


所以,我个人是不赞同肆意引导舆论,暴力要求降低刑法适用年龄,对未成年人施予“以暴制暴”的理念。我们看待这件事情,还是要理性讨论。


在校园读书的时候,我看到过且经历过种种校园霸凌的行为。当然,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有一个表哥。我那个时候的校园霸凌,大多数还是网上调侃的那句话“放学后别走,我叫人来打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隔壁班的同学要来借我手机打电话,我说不借,然后就在教室外的走廊里被莫名其妙一顿打。


我当然还手了,但他们不高兴,扬言要打到我吐血,那时候才初二。那之后我就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有的人就是喜欢莫名其妙来打你,没有理由。


幸运事情是,我的表哥替我抗下了这个事情,他比我大一级,可以说我的整个中学时代能够平安无事,都是他在罩着我,他就是我的小北。虽然我也是男的。


而我看到的事情则更为惊悚,班级里两个同学打架,双方都不服。在一次上课的时候,A同学从教室外面冲进来,直奔B同学去了,一把水果刀朝着B同学的脖子扎下去,B同学下意识的低头躲避,但还是在后脖子上留下了深深的刀口,鲜血直流,老师还在讲台上课,一切发生得猝不及防。教务处主任、校长还有救护车都来了。


后来,B同学转学了,A同学转到了其他班级,可我们都只是初中生。


很难讲得清楚,这应该叫校园暴力、校园霸凌还是未成年人犯罪。我自己接触到的感触最深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在高一的时候,其中一个和我初中同班的同学,和我同校上高中,在医院不治身亡,我们去医院看望,但没有看到,同行的人告诉我们,因为打架身上被砍了七八刀,对方也受伤了,但没有什么大事。


双方都是未成年刚好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但这个事情一段时间里被当地老师用来教育班级学生。


如果说十四五六岁的孩子能够自己钻法律漏洞而肆意犯罪,我承认有,比如最近案件中流行的那句“反正我未成年,杀人、强Jian也没有事情。”,但我感觉还是占比少数,更多的情况我比较倾向于是激情犯罪,归咎于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制止力不强。


如果不是专门学习和研究未成年犯罪的,很难去理解这个事情,因为我们从互联网上看到想新闻来思考,几乎很多案件都是未成年人犯罪且情况恶劣,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特别的案件,不特别的案件没有人会报道。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案件出现在新闻咨询中的频率在上升,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恶劣化的趋势在呈现。


所以,还是要强调的是,看问题,我们一定要全面,而不是以个例的观点来推论全盘问题。


特别是在学习了初高中学生情绪特质的相关理论课程之后,我更加以为大多数未成年犯罪情况是属于非理智的激情作为,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纠正,甚至可以得到避免。


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教育。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具备相应责任的主体,在看到他们现状不好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们是发展中的人。所以,我很赞同部分网友的观点,比起关注是否应该修改法律、是否要降低使用年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现在的教育。记得有一句名言好像这样讲,我们应该多修学校而不是监狱。


说回到最近很热的两个新闻资讯,对于电影来说,不是每个人的青春中都有一个小北,我们在面对校园霸凌的时候,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反抗、学会保护自己,一方面更多是要家长、学校和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并且解决问题,而不是事后出来安慰。对于新闻事件,我们都不是当事人,劝人看开点、劝人善良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做了,另一方面不怀好意要借题发挥、引导舆论的人也应该停止。


关于在未成年人这个群体中,以及中学校园的那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它和这个社会既独立又相互联系,面对其中一些令人愤怒的情况,我们要有的是包容的态度和具体的教育的手段,而不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落井下石。除开未成年人,社会的其他群体和情况也大同小异。


-

文|王仕琳

个人微信公众号:xiaomajiao1

评论
热度 ( 1 )

© 旁边有个王 | Powered by LOFTER